“習近平以那時的年紀,生活上要自立,語言上要交流,勞動上要吃苦”,武輝認為,毛澤東那句“知識青年到農村去可以大有作為”在習近平身上得到了最好的體現,“他能走到今天并不奇怪,踏踏實實做事,從小沒有靠他父親,靠自己走自己的路。”
習近平在梁家河入團、入黨、當選村支書,過程曲折。那時,他的父親正被關押。習近平先后寫了8份入團申請書、10份入黨申請書,公社都不敢批!爱敃r大家都躲著‘反壞右’,村鎮(zhèn)沒人敢決定習近平到底能不能入黨”,梁家河人、后任延川縣交警隊副大隊長的王憲平告訴鳳凰網。習近平入黨問題最終被提到縣委常委會上,由當時的縣委書記申昜拍板決定。
1974年1月,習近平入黨。憑借在梁家河村民中的威信很快當選大隊支書,“那時候的大隊書記,不是你厲害就能當,都是干出來的,帶頭上山勞動,還要比別人干活重!北本┭影参幕故局行闹魅乌w文忠說。趙文忠的母親曾在那個年代當過支書。
1975年,習近平作為工農兵學員被推薦入讀清華大學。而早在1973年,由于“家庭”原因,習近平被遲群、謝靜宜掌管的清華大學拒之門外。那一年,除了習近平,其余一起來梁家河插隊的北京知青已經全部離開。在《我的上山下鄉(xiāng)經歷》一文中,習近平寫道“那是一段非常孤獨的時期”。但這之后,原延安地區(qū)知青辦主任高明池對鳳凰網說,習近平“下定決心不走了,要憑自己的本事,給村里做點事”。
“習近平以那時的年紀,生活上要自立,語言上要交流,勞動上要吃苦”,武輝認為,毛澤東那句“知識青年到農村去可以大有作為”在習近平身上得到了最好的體現,“他能走到今天并不奇怪,踏踏實實做事,從小沒有靠他父親,靠自己走自己的路!
離開梁家河后,習近平沒有忘記那里的人。武輝告訴鳳凰網,村里的老鄉(xiāng)有困難找他,他都會幫助。習近平曾自己花錢給梁家河村民呂侯生治病。申昜(2011年病逝)、高明池過年時都曾收到他寄的賀卡。2009年,時任政治局常委的習近平在延安接見當年舊友,還記得王憲平、武輝的小名“黑子”“鐵鎖”。
30歲擔任河北正定縣委書記
1979年,清華大學畢業(yè)后,習近平被分到中央軍委辦公廳,給時任國防部長、政治局委員的耿飚做秘書。1982年3月,習近平辭去這份工作,來到石家莊正定縣任縣委副書記,一年后,擔任縣委書記。這一年,習近平30歲,成為正定歷任縣委書記中最年輕的一位。
習近平到正定的當晚,便去拜訪當地農民作家賈大山。賈大山兒子賈永輝向鳳凰網講述了習近平與父親交往的細節(jié):他讓縣委辦公室的人帶他去找,沒找到又去工作單位找。當時賈大山正與人聊天,習近平一句話也不說,就坐在椅子邊上等著。習近平2005年回正定考察時,回憶與賈大山見面時的情形,“賈大山扭頭一轉就說,來了個嘴上沒毛的管我們!
圖:習近平攜夫人回正定考察(鳳凰網資料圖)
當時習近平管精神文明工作,他力邀賈大山出任文化局長。因為賈大山不是黨員,習近平還破例讓文化局不設黨委。習近平離開正定后,每年都與賈大山聯(lián)系,賈永輝家里還有習近平寄的信和賀卡。1996年,賈大山病重,習近平在北京黨校學習期間,抽空探望。1997年2月,賈大山去世,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托人送了花圈。
1983年,習近平擔任正定縣委書記。當地老干部評價說,習近平對正定的改革開放起了關鍵作用。
習近平將旅游市場的概念首次引入正定。1983年,他設法將《紅樓夢》劇組的拍攝基地“榮國府”爭取建到正定,借此帶動正定文化旅游發(fā)展。
習近平還曾與時任縣委副書記的呂玉蘭一起上書省里,直言正定農民上繳征購任務過重。上書引起中央重視,最后給正定縣糧食征購任務減少了2000萬斤。
在福建歷練17年,善于團結人
1985年,習近平前往福建廈門市任副市長。履新那天正是習近平32歲生日。當時的福建正在省委書記項南帶領下,掀起改革浪潮。2006年習近平在接受《廈門日報》專訪時說,自己到福建是“來嘗試對改革、對開放的實踐”。
楊益生曾多次陪同習近平下去調研,他說氣氛相當寬松,“晚上二十幾個人吃飯,誰敬酒他都喝,沒什么太多講究,當時彭麗媛也在,別人敬酒,彭麗媛喝不了的習近平就會代喝!
三年后,習近平被調往寧德任地委書記。當時的寧德在全省排行老末,每次省里開會,寧德的人都坐最后一排。2000年,習近平在接受《中華兒女》專訪時透露,當時的福建省委副書記兼組織部長賈慶林找他談話,希望他到寧德去沖一下,改變那里的落后面貌。
初到寧德,習近平就碰到當地官員違規(guī)占地建房的棘手問題,涉及2000多人。當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員向鳳凰網證實,“當時寧德市區(qū)很小,有些干部的違規(guī)房建在靠近軍分區(qū)的山坡上,一排一排三四層小樓,非常顯眼。”習近平著手清理違規(guī)建房,當年1到9月即查處了441名官員,其中副處級以上18人,科局級77人,沒收4座房屋,拆掉5座房屋,罰款70.57萬元。
鐵腕治吏在寧德政壇掀起不小動靜,但在當地民眾眼中,習近平隨和、平易近人。寧德市下黨鄉(xiāng)一位村民告訴鳳凰網,有一年鄉(xiāng)里遭遇洪災,道路被沖毀,習近平從外面步行近13公里山路進去指揮抗洪。在滑坡路段,有人要背習近平,他笑著說“你那么年輕,怎么能讓你背我呢” 。
習近平任福州市委書記期間,著力打造“馬上就辦”的效能政府。原福建省政府發(fā)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楊益生對鳳凰網講述了這四個字的來歷:習近平在推動馬尾經濟技術開發(fā)區(qū)建設時,不滿政府工作效率,提出“馬尾的事,特事特辦,馬上就辦”。后來“馬上就辦”出現在福州市委大院和行政服務中心,時刻提醒官員注重效率!傲暯饺胃V菔形瘯洉r雖然很年輕,敢想敢干,但做事穩(wěn)妥,不會空喊口號!
圖:習近平在福建下黨鄉(xiāng)鸞峰橋現場辦公。(鳳凰網資料圖)
任福建省長伊始,習近平組建省政府顧問團,請各行各業(yè)專家出謀劃策。他對徒有其名的專家不感興趣,更喜歡找活躍在一線、敢想能做的少壯派。楊益生說,“他在原有名單上換掉一些很有名的專家,親自點名要一個不知名的李非參加。”李非當時38歲,是廈門大學臺灣研究所副教授,對“對臺貿易”頗有研究。李非告訴鳳凰網,自己也不清楚為何會被選中,與習近平先前沒有什么交往。
楊益生曾多次陪同習近平下去調研,他說氣氛相當寬松,“晚上二十幾個人吃飯,誰敬酒他都喝,沒什么太多講究,當時彭麗媛也在,別人敬酒,彭麗媛喝不了的習近平就會代喝!
“習近平很會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,善于團結人,”原福建省社科院院長、省政府顧問成員嚴正認為能團結大家齊心辦事、善于用人,也是主政者很重要的工作能力。習近平接受《中華兒女》專訪時稱,從小父親就給他講團結的道理,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。在習近平看來,團結,是一個人從政立于不敗之地的必然前提,他還列舉歷史上的劉邦、劉秀、劉備等人,“給人的感覺是挺窩囊的那種人,但他們都有一個最大的本事,就是能團結一批有本事的人!
從廈門副市長,到寧德地委書記、福州市委書記,再到省委副書記、省長,習近平在福建一共呆了十七年半。
主政浙江,9個月跑遍69個縣
一位浙江媒體人士向鳳凰網講述了習近平調研中的一個故事:一次下基層調研的路上,習近平問大家,副市長重要還是縣委書記、縣長重要?習近平說,縣委書記、縣長其實比副市長重要,更能施展空間,但職務上他們就是個處級,而副市長是副廳級。
“當縣委書記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;當地市委書記,一定要跑遍所有的鄉(xiāng)鎮(zhèn);當省委書記應該跑遍所有的縣市區(qū)。” 這是習近平在浙江工作時說過的、并廣為流傳的一句“語錄”。
2002年10月,到浙江任代省長伊始,習近平便展開密集調研。前兩個多月,在外調研占工作時間的一半,每天六七點起床,夜里一兩點休息。9個月下來,跑了全省69個縣(市、區(qū))。
淳安縣下姜村,是習近平的聯(lián)系點。五年之間,僅這個小村莊,他就來過三次。下姜村原支部書記姜銀祥告訴鳳凰網,這里原是一個偏遠貧窮的山村,習近平曾給這里傳授在陜北建沼氣的經驗。如今的下姜村被青山綠水環(huán)繞,家家蓋起三層小樓。村民評價習近平“隨和,親民,講實話,辦實事,不來虛的” 。
習近平還將在福建寧德首創(chuàng)的領導下訪制度帶到了浙江。2003年9月,習近平帶著各部門負責人,選擇了上訪問題突出的浦江縣,現場接訪!奥犝f你們去過省里了,‘來而不往非禮也’”,習近平的一番話打消了很多上訪者的顧慮。目前,領導干部定期下訪已經被浦江作為制度固定下來。
一位浙江媒體人士向鳳凰網講述了習近平調研中的一個故事:一次下基層調研的路上,習近平問大家,副市長重要還是縣委書記、縣長重要?習近平說,縣委書記、縣長其實比副市長重要,更能施展空間,但職務上他們就是個處級,而副市長是副廳級。對那些想干事的縣委書記、縣長,提拔為副市長,實際上是把他們從重要位置換上了不重要的位置,不提拔職務又不夠。習近平提出將縣委書記、縣長升為副廳級。
被習近平封為“省級農民”的浙江省農辦副主任顧益康,多次與習近平一起下基層調研,他告訴鳳凰網,“習近平通過調查研究、進而研討制定政策的工作方法,具有很強的操作性、前瞻性和創(chuàng)新性,不會犯官僚主義毛病” 。
在浙江省圖書館,鳳凰網特派員找到了兩本作者署名習近平的書,一本為《干在實處 走在前列》,另一本為《之江新語》。這兩本書,完整地反映了習近平主政浙江的實踐思考和思想精髓。
2003年2月25日,《浙江日報》頭版首次出現“之江新語”專欄,首期文章的內容是《調研工作務求“深、實、細、準、效”》,全文不到300字,文風樸實,署名“哲欣”。這一專欄持續(xù)至2007年,“哲欣”在這里共發(fā)表232篇短評!罢苄馈本褪橇暯降墓P名,取“浙江創(chuàng)新”之意。
社保案后習近平赴滬“救火”
穩(wěn)定干部隊伍的同時,習近平一如既往重視調研,關注民生。知情者向鳳凰網講述,在一次調研中,有位農民畫家給習近平送畫,因為沒有畫框顯得不好意思。之后不久,這位畫家就收到了習近平寄來的畫框。
2007年3月24日,中共中央決定,習近平任上海市委書記。
此時的上海剛剛遭受陳良宇社保基金案的重創(chuàng),“能否穩(wěn)定干部隊伍,確保上海市第九次黨代會順利召開,是習近平當時最為重要的任務”。周瑞金在上海對鳳凰網分析。
上任第五天的下午,習近平前往中共“一大”“二大”會址瞻仰,他在現場講話中指出,領導干部要“始終堅定理想信念,保持清醒頭腦”。在4月的上海市委常委學習會上,習近平再次指出,每一位領導干部都應該以“君子檢身,常若有過”的態(tài)度,確!按蟮馈辈黄x,“小節(jié)”不喪失。5月,上海第九次黨代會順利召開。
習近平任上海市委書記7個月零4天,周瑞金認為他“很好地穩(wěn)住了干部思想,并將他們從低潮情緒中帶出,重新振奮”。
穩(wěn)定干部隊伍的同時,習近平一如既往重視調研。知情者向鳳凰網講述,一次調研中,有位農民畫家給習近平送畫,因為沒有畫框顯得不好意思。之后不久,這位畫家就收到了習近平寄來的畫框。
2007年10月22日,習近平當選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;2012年11月15日,習近平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。抵達中國政治最高層的習近平,開始了他領導國家的新征程。(周東旭對此文有貢獻)
(鳳凰網獨家稿件,禁止轉載。
鳳凰網獨家探訪習近平生活、工作過的陜西富平、延安梁家河,河北正定,福建,浙江,上海等地,呈現其點滴過往。[詳細]
習近平曾于文革期間和1993年回過老家。據習近平六嬸講,大約1969年冬天,因為在陜北吃玉米糝子吃不飽,餓回來了,那時他才16歲。[詳細]
鞏政榮在家發(fā)現一本習近平贈給他哥哥的書,書上寫著一首小詩:暴風雨中見雄鷹,暮色蒼茫看青松,革命烈火試真金,平凡小事出英雄。[詳細]
他不是穿西裝的改革者,銳意進取而鋒芒畢露。讓人們接受歷史性變革的同時,還能優(yōu)哉游哉地喝上一盅。這是一位含笑進取的改革者。[詳細]
習近平在常委會上很少直接下結論或批評人,而是提出問題,供大家討論,原福建省社科院院長嚴正說,“習很善于聽別人的意見”。[詳細]
前兩個多月,習近平在外調研占工作的一半,每天六七點起床,夜里一兩點休息。9個月跑了69個縣,五年時間,足跡遍及浙江全省縣市。[詳細]